NEWS
时间:2025-09-30 14:19:40 来源: 作者:
近年来全国各地在声势浩大的剪彩中,一座座崭新的玻璃温室及农业园区拔地而起,又在悄无声息中没落,投资过亿的比比皆是。目前全国温室大棚接近85%的项目处于亏损状态,只有不到10%能够实现盈利,其余在盈亏水平线上挣扎,设施农业正陷入前所未有的“死亡循环”。
本期专访稳定盈利的企业之一“万年县中科汇农农业有限公司”
张国亮
江西中科汇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万年县中科汇农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新疆博尔塔拉哈密瓜协会会长
江西省哈密瓜种植推动者
其母公司及关联公司在山东、江西、广西、新疆等地以自建及租用的形式分布7个生产基地,种植面积约7000亩,公司自主开发线上交易平台及价格实时分析平台,拥有雄厚的种植技术,公司稳定盈利归其于产销强劲,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与市场预判,公司实现了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闭环管理。依托线上交易平台,产品直连农产品市场与品牌订单采购渠道,大幅压缩中间成本,提升利润率。同时,结合各地气候特点推行标准化种植方案,确保品质稳定,形成“量质价”齐升能力。
中科汇农主营哈密瓜单品,除传统北方地区种植外,公司在江西地区已连续5年成功种植哈密瓜,每亩商品果5000斤,每年稳定种植两茬,2025年9月公司景德镇市浮梁基地已成功种植3茬,这一突破不仅打破了传统认知中哈密瓜在南方种植的局限,更证明了通过科学管理与技术创新,南方地区同样能实现哈密瓜的高效、优质生产。公司凭借对哈密瓜生长习性的深入研究,结合江西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制定出一套适合当地的种植管理模式,从土壤改良、品种选育到田间管理,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确保了哈密瓜的产量与品质双提升。此外,中科汇农还积极与科研机构合作,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不断提升种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哈密瓜在南方的规模化、产业化种植提供了宝贵经验。其成功模式,正逐步被周边地区借鉴与推广,成为推动江西省乃至南方地区哈密瓜种植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种植环节,公司不盲目跟风扩大规模,而是依据市场需求与自身技术实力,合理规划种植面积与品种结构。既保证了市场供应的稳定性,又避免了因产能过剩导致的价格暴跌风险。在销售环节,通过线上交易平台与价格实时分析平台,精准把握市场动态,提前布局销售渠道,确保产品能够以最优价格及时售出。同时,公司还注重品牌建设,通过提升产品品质与服务水平,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与口碑,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地位。
中科汇农的成功归根结底在于公司的长远布局,守住了种植的根本之道,严格控制住了产销脱节的弊端,使得中科汇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农业一产种植中的佼佼者。
通过多地走访,荒废的农业基地与稳定盈利的基地对比,导致大量设施农业沦为“晒太阳”工程的原因在于:
一、大部分农业企业真正感兴趣的是项目补贴而非项目本身,由农业公司转变成了建设公司,建设期热火朝天,运营期无人问津。
二、自身种植技术差、无销售稳定渠道,各种高科技设备沦为摆设。
许多农业企业看似配备了先进的灌溉系统、智能温控设备以及环境监测传感器,然而由于缺乏专业的种植技术人员,无法根据作物生长的实际需求合理运用这些设备。例如,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未能及时调整温湿度参数,导致作物生长受阻;在灌溉方面,不能精准控制水量,造成水资源浪费或者作物缺水。
同时,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即便收获了优质的农产品,也面临滞销的困境。农产品具有易腐坏的特点,如果不能及时销售出去,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一些企业生产的农产品只能依赖传统的农贸市场或者等待中间商收购,价格被压得很低,而且销售数量也不稳定。而那些高大上的玻璃温室及高科技设备,因为没有与有效的种植技术和销售渠道相结合,只能闲置在田间地头,成为了昂贵的“摆设”,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这也是大量设施农业项目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结语-设施农业的根本出路是什么:
回归农业本质,抛弃补贴依赖症
专业化,专注单品或少数产品,做深做精
智能化,不追求先进高大上,只应用实用的智能化
品牌化,建立自有品牌,提高溢价价值
设施农业不再是政绩、补贴游戏,而是需要精心耕耘、长期发展的农业产业,只有遵循农业规律、市场规律,才能走出当前发展困境。